亚洲杯无缘冠军,女篮路在何方?

20号结束的亚洲杯彻底让球迷的心凉了一截!中国女篮只拿到一块铜牌,这对一贯被视为冲击冠军的球队来说,简直是难以接受的结果。大家纷纷在网上掰扯是谁的锅,是教练?是队员?说什么的都有。有人为宫鲁鸣抱不平,觉得这位68岁的老帅已经拼尽了全力,但也有人质疑他的执教思路和用人失误,把矛头指向了他。

68岁宫鲁鸣大胆启用张子宇却未奏效,两大隐忧引发热议!

宫鲁鸣:老帅的大胆出招到底能不能奏效?

宫鲁鸣这位老爷子,绝对有顶着压力上阵的气魄。2025年2月,他从男篮教练席华丽转身,成为女篮的掌舵人,直接接下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的重担。当时可是满怀期待,大家看着他满腹战术,想着他能带女篮走上复兴之路。

但这一切的期待,也让他的每一步棋更加刺眼。他居然在国家队层面直接提拔了身高2米26的张子宇,仅18岁、完全没有职业联赛经验的菜鸟,硬是被他拉进了国家队。张子宇的“天选之姿”倒是没得说——参加U18亚锦赛人均刷屏,场均35分12篮板。但问题是,她还是个没经历过大赛真刀真枪考验的小将!

宫鲁鸣的这步棋,不仅让“巨人概念”刷了屏,还直接打乱了原本的布局。你说吧,这叫原主教练王桂芝咋整?她本来规划好的战术体系、内线主打牌全被拆了,世界杯干脆崩盘,让球队直接从冲击四强滑落到第11名。现在来看,这次亚洲杯让女篮连冠军都摸不到,宫鲁鸣的“豪赌”是不是太沉不住气了?

张子宇已是箭头,但“短板”同样明显

说实话,张子宇确实不负众望,她在亚洲杯上场均砍15.6分,占据了球队的得分重心。她的篮下统治力肉眼可见,策应能力也被宫鲁鸣大加赞赏。但问题出在哪儿?在半决赛迎战日本队的时候,她的体能问题暴露无遗。关键时刻直接被累趴在场边,那一幕让球迷恨铁不成钢。

对比日本队的快、准、狠,张子宇的身高不仅变成“双刃剑”,还让现代小球战术直接钻了空子。全场日本队三分投16中,命中率高得惊人,而中国队三分26中6,直接被打了个落花流水。这真是活生生的实例——篮球比的不是谁更高,而是看谁的战术更合理。

“双塔”还是个未完工的梦?

宫鲁鸣这次还尝试了一个大胆组合——张子宇+韩旭组成“双塔”,总身高4米37!听起来是降维打击,可实际效果很骨感:日本队小组赛直接用速度和精准三分破解了这防线,特别是外线火力的匮乏让人抓狂,全场中国队26次出手才中6个三分,急得人直拍大腿。

韩旭的状态其实不错,场均数据也很高效,但她赛后坦言,两人磨合得还很初级,根本谈不上“巨塔威力”。宫鲁鸣为了高度优势,把像李梦这样的好手放弃了,最终失去了外线命门的支持。这样的“双塔战术”,就像个盖了一半的高楼,不稳定、随时崩塌。

苦练模式还能走多远?

这次中日两队的备战模式对比,看得人真是心塞。中国队高原拉练三个月,压着“万次投篮”和各类魔鬼训练的死线前行,但日本队仅用了轻轻松松的两周!结果呢?人家球队打得更聪明、更流畅,集训质量高得多。硬碰硬的“苦练管教”逻辑,和现代篮球强调效率和战术思维早就脱节了。

再来说张子宇的培养模式,她的天赋确实肉眼可见,但球迷们担忧,她长期依赖身高优势,基本功有点欠缺。运球、速度、横移能力不足的问题,在亚洲杯上体现得透透的。这不是一种打脸吗?

未来的路:急功近利还是着眼长远?

不管这次亚洲杯的成败如何,张子宇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。她在2027年WNBA预测中被列为首轮第2顺位,已经被誉为“女版姚明”。但这无疑也充满挑战,她的体能储备问题,在高强度比赛中的适应性,以及伤病隐患,都是不小的难题。像宫鲁鸣这样的老派教练,或许更愿意让她按部就班地“磨”,而不急着送她远走大洋彼岸。

至于中国女篮,转型是时候提上议程了!张子宇也好,整个球队也罢,唯有快速找到适应现代篮球的办法,才能立足世界竞争舞台。宫鲁鸣能否证明自己,不光是张子宇的成才,还要看整个团队的成长。

痛定思痛,路在前方

作为球迷,接受现实很难。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站上亚洲之巅的中国女篮,而不是这块让人心堵的铜牌。但也不是没有希望,关键是踏实改革。篮球是团队的、系统的,光靠高个子不会解决所有问题。

68岁宫鲁鸣大胆启用张子宇却未奏效,两大隐忧引发热议!

失利已经发生,但希望中国女篮能从这场失望中看到问题,付出更多智慧和汗水。下一个亚洲杯、甚至更远的奥运征程,还有时间!球迷们会继续支持,但别辜负了这份支持,别让中国女篮的未来止步于今天的失误。